这是继今年8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由我公司牵头主编的GB/T 14520—2025《不饱和聚酯树脂基增强塑料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及其他挥发性芳烃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和GB/T 46211—2025《塑料 环氧树脂固化剂和促进剂 酸酐中游离酸的测定》后的又两项环氧树脂领域的国家标准。



一、标准编写背景:产业需求迫切,国际接轨势在必行
据统计,我国环氧树脂产销量已突破200万吨,位居全球首位,在复合材料、胶粘剂、电子封装、风电叶片、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环氧树脂及配套的固化剂、促进剂,品种繁多,然而长期以来,在产品命名、性能检测等方面存在标准缺失情况,制约了行业技术交流与国际贸易便利化。
在此背景下,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于2023年12月启动,旨在通过科学分类与检测方法统一,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ISO 4597-1:2005、ISO 4895:2014)接轨,提升我国环氧树脂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二、主编单位牵头协调,多方协作共促标准落地
《塑料 环氧树脂用固化剂和促进剂 第1部分:命名》由上海富晨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第一起草单位,联合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科欣易普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塑料 液体环氧树脂 结晶倾向的测定》由浙江晨诺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主导,联合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科欣易普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起草。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主编单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召开工作会议、意见征集与专家审查,确保标准内容科学、实用、可操作。特别是在命名系统中引入四组数字编码,实现对产品基础化学信息、改性剂、黏度及添加剂的系统归类,为后续产品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三、严谨验证确保科学,实验数据支撑标准可信度
《塑料 液体环氧树脂 结晶倾向的测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开展了系统的试验验证工作。浙江晨诺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科欣易普材料有限公司,对来自南通星辰、南亚、浙江吴中等企业的5种液体环氧树脂样品进行了多批次、多时间点的结晶倾向测试。通过量化记录样品在不同时间段的流动性变化与结晶状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重复性,为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四、标准未来社会贡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两项标准对标国际标准,他们的发布实施将有效解决环氧树脂产业链中相关产品命名混乱、检测方法不统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促进技术交流与贸易便利:统一的命名系统有助于消除国内外企业在产品标识、技术文件等方面的沟通障碍,提升供应链效率。
2)提升产品质量与稳定性:结晶倾向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有助于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
3)支撑高端制造与绿色发展:标准将为风电、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提供更可靠的材料技术保障,推动环氧树脂产业向高质量、绿色化方向发展。
五、结语
portant;">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是我国环氧树脂标准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固性塑料分会将组织标准宣贯与培训,推动标准在行业内广泛应用,助力我国从“环氧树脂大国”向“环氧树脂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