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树脂网专家表示,其次这种封端作用也减少了树脂中的热不稳定单元,并使大部分端基成为活性点,交联点增多,使固化物更加密实、提高了固化物的耐热能力; 后,DCPD的引入还缩短了聚酯分子链,增加了单位分子链上的双键数目,同时UPR分子链上的端基活性点在引发剂、催化剂存在下打开、交联,在表面较快地生成一层膜,使UPR的固化不受氧气的影响,其表干和实干时间均比191UPR短。纤维增韧增强UPR用各种纤维,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增强UPR应用极为普遍。过去对这类材料的降解问题考虑较少, 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近来,纤维增强增韧UPR的降解性能开始得到重视和研究。制备可降解的纤维增韧增强UPR的方法,主要有应用可降解的纤维和合成具有降解性能的UPR基体树脂2种。可降解的增强纤维多是天然植物纤维。其原因在于它具有质轻、廉价、易得和可循环自分解、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以苎麻织物为增强相制成了具有环境意识的UPR基复合材料。具有降解性能的UPR的合成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发现含有乳酸酯链节的UPR 的水解能力比普通交联UPR高,且其固化物的拉伸强度与普通UPR相当。用其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有望制成满足环境降解和资源可再生性要求的材料。
聚合物微凝胶增韧增强UPR聚合物微凝胶,也常被称为一凝胶,其分子结构介于大分子和宏观网络聚合物之间。一个微凝胶颗粒即为一个大分子,这个大分子链被限定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分子内交联而形成网状结构。若在聚合物微凝胶颗粒的表面或内部带有可以进一步反应的基团,即为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制备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的聚合方法主要有(无皂或核壳)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等。反应性聚合物微凝胶对UPR具有明显的增韧效能。据不饱和树脂网专家介绍,科研人员以羧基封端的低分子质量UPR和苯乙烯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得了聚合物微凝胶乳液,并用其改性UPR。由于该聚合物微凝胶表面带有羧基,能与UPR分子链上的羟基反应,起到交联或扩链作用,因而能大幅度提高冲击强度。如当UPR/St(1/0.6质量比)用量为UPR质量的3% 时,冲击强度可从17.9 kPa提高到41.4 kPa。聚合物微凝胶也可提高UPR的触变指数。如刘德华[Hj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聚合物微凝胶,可使UPR的触变指数从1.0提高到1.7。
关于聚氨酯增韧增强UPR。据不饱和树脂网专家介绍,聚氨酯(PU)增韧增强UPR的方式,主要有液体聚氨酯直接增韧UPR、通过调节溶解度参数或化学交联方法提高聚氨酯,和UPR的相容性以强化增韧增强效果和形成聚合物互穿网络(IPN)法3种。利用PU与UPR制成IPN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力学性能。当改性体系受到外力冲击时,韧性组分PU能吸收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从而显著提高UPR 的力学性能。如当 PU含量为10%,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可分别提高80%、150% ,且对弯曲强度影响不大。又制成了以UPR和PU的IPN为基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当PU含量为5%时冲击强度提高近50% ,拉伸强度略有提高且抗弯曲强度,基本不因PU的加入而下降。热塑性弹性体增韧增强UPR也有好的效果,目前多采用液体橡胶来增韧UPR。因为液体橡胶容易在UPR 中分散均匀,并可与UPR的端基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到UPR主链上或与UPR形成IPN结构来强化两相间的界面结合、提高相容性,改性体系呈现均相结构或微观相分离结构,再加上橡胶相本身的高柔韧性, 就可以显著提高UPR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