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树脂  产能  价格  复合材料  预浸料  玻璃  玻璃纤维  热塑  直径  AOC 

桐油改性双环戊二烯不饱和树脂的固化研究

   日期:2021-07-27     来源:复材网    浏览:467    评论:0    
核心提示:摘 要: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桐油改性DCPD―UPR的固化特性和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Kissinger方程
 摘 要: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桐油改性DCPD―UPR的固化特性和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计算得到桐油改性。DCPD―UPR的表观活化能94.03 kJ/mol,反应级数为0.94,指前因子为2.185×1012。利用T―β外推法确定了桐油改性DCPD―UPR的固化温度为107.28℃,后处理温度为120.65℃。较未改性的DCPD―UPR,桐油改性DCPD―UPR的固化放热曲线平缓,放热峰温度低,固化时间长,可以避免树脂固化成型时翘曲、开裂等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桐油;双环戊二烯;固化特性;固化动力学

0 引 言

  双环戊二烯不饱和树脂(Dicyclopentadiene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简称DCPD―UPR作为一种新型的不饱和树脂,与通用不饱和树脂相比,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优异的耐化学性能及耐紫外光照射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是,DCPD―UPR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脆性大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天然植物油具有廉价、易得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已经开始关注使用植物油改性DCPD―UPR的研究,得到了性能优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往研究表明:采用桐油改性DCPD―UPR,改性原料可再生、易得,改性工艺简单,较未改性DCPD―UPR,桐油改性DCPD―UPR浇注体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较好,断裂伸长率提高了78.2%,冲击强度提高了82.0%,具有更佳优异的力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了解桐油改性DCPD―UPR在不同条件下的固化动力学,可以提高其固化后树脂制品的质量,为确定其实际生产时的固化工艺参数提供依据。本文主要采用FT―IR和动态DSC分析技术研究桐油改性DCPD―UPR的固化特性及其非等温动力学,并与未改性的DCPD―UPR进行对比,然后利用T―β外推法确定桐油改性DPD―UPR的固化工艺参数。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DCPD―UPR、桐油改性DCPD―UPR(桐油质量分数为10%),酸值(KOH)25.0 mg/g左右,粘度分别为746 mPa・s和1140 mPa・s,实验室合成(原料顺丁烯二酸酐与邻苯二甲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3:1,1,2-丙二醇与二甘醇的物质的量比为2:1,DCPD与顺丁烯二酸酐的物质的量为0.8:1,苯乙烯质量分数35%;过氧化苯甲酰(BPO):阿拉丁试剂;N,N-二甲基苯胺(DMA):上海青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2 测试方法和仪器
1)树脂的红外(FT―IR)分析:将桐油改性DCPD―UPR固化前后的样品涂在KBr片上,在红外光谱仪上测定,扫描范围400~4000 cm-1
2)树脂的核磁共振(1HMR)分析:用核磁共振仪,以甲基硅烷为内标,以氘代三氯甲烷(CDCl3)为溶剂对DCPD―UPR和桐油改性DCPD―UPR进行测定。
3)固化时间和放热峰测定:取不饱和聚酯10 g置于10 mL烧杯中,加入0.2 g的BPO搅匀,再加入0.03 g,至于25℃恒温水浴内,用上海亚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1―3路黄屏无纸记录仪测定放热曲线,出现的高温度为固化峰,到达固化峰所需的时间为固化时间。
4)DSC法: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Diamond DSC分析仪,条件为20 mL/min的氮气氛围,升温速率分别为5、10、15、20 K/min,样品放在样品池中加盖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FT―IR分析
用红外光谱分析桐油改性DCPD―UPR固化前后双键特征峰的变化(见图1),图1a为桐油改性DCPD―UPR固化前的FT―IR谱图,酯基伸缩特征吸收峰为1727.19 cm-1,1644.63 cm-1是烯烃C=C双键的伸缩振动峰,1600.07 cm-1为DCPD五元环C=C的伸缩振动峰,979.94 cm-1为不饱和聚酯分子链上=C―H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853.55 cm-1为DCPD五元环=C―H的弯曲振动吸收,775.7 cm-1为环己烯上的=C―H的面外弯曲振动峰。图1b中由于C=C双键参与固化交联反应被消耗,所以固化后1644・63 cm-1,979 cm-1,775.7 cm-1峰在红外谱图中消失,同时1600.07 cm-1,853.55 cm-1峰的存在表明DCPD五元环的C=C基团未参与固化交联反应。

2.2 1H―NMR分析
图2和图3分别为未改性DCPD―UPR和桐油改性DCPD―UPR的氢核磁共振图谱。

  δ=6.89代表聚酯分子链中反式―CH=CH上的氢,δ=6.26代表聚酯分子链中顺式―CH=CH上的氢,它们的谱线峰面积决定着树脂的异构化率,树脂的异构化程度=(反式/(反式+顺式))×100%,其中反式和顺式分别为δ=6.89和δ=6.26处的峰面积,异构化程度越高,树脂的反应活性越大。δ=7.71和δ=7.54表示邻苯二甲酸邻位和间位上的氢,在相同的原料配比下,DCPD―UPR和桐油改性DCPD―UPR的1H―NMR中该化学位移处的谱线峰面积是相同的,因此将其峰面积设为1,分别对DCPD―UPR和桐油改性DCPD―UPR的δ=6.89和δ=6.26两峰进行积分,得出DCPD―UPR的δ=6.89的峰面积为0.62,δ=6.26的峰面积为0.15;桐油改性DCPD―UPR的δ=6.89峰积分面积为0.30,δ=6.26的峰面积为0.18。通过计算得出桐油改性DCPD―UPR异构化率为63%,相同条件下合成的DCPD―UPR的异构化率为81%,这说明桐油的加入使得树脂的异构化率降低,树脂的反应活性下降。
2.3 固化特性
一定条件下,聚合热是固化反应活性的量度,代表树脂固化能力的强弱,树脂的固化能力越强,则固化放热峰温度越高。图4是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质量分数为2%、促进剂N,N-二甲基苯胺质量分数为0.3%固化条件下得到的桐油改性DCPD―UPR和DCPD―UPR的固化放热曲线图。

  由图4可知,桐油改性DCPD―UPR的放热峰温度为76.5℃,固化时间为22.53 min,未改性DCPD―UPR的放热峰温度为103.3℃,固化时间是14.05 min,较未改性的DCPD―UPR,桐油改性DCPD―UPR的固化放热曲线平缓,放热峰温度低,固化时间长。说明桐油的加入使得DCPD―UPR的固化反应活性降低,这与1H―NMR分析结果一致。固化放热温度过高,树脂固化成型时,内部的热应力较大,易发生翘曲、开裂等现象,桐油改性DCPD―UPR可以避免这些不良现象发生。
2.4 DSC曲线分析
桐油改性DCPD―UPR和未改性DCPD―UPR(以下简称改性树脂和未改性树脂)的DSC曲线如图5所示,表1是从DSC曲线图中得到了这两类树脂的固化反应参数。

  从图5中可知,改性树脂及未改性树脂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均得到单一的放热峰,并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固化反应温度都随之增大,固化放热峰均逐渐尖锐、峰面积变大。由表1可知,这2种树脂的固化反应参数与升温速率β密切相关,固化反应的起始温度Ti、峰值温度Tp和终止温度Tf均随着升温速率β的提高不断增大。改性树脂与未改性树脂相同升温速率下的特性固化温度相差不多,但固化反应热相差较大,改性树脂△H的绝对值低于未改性树脂。固化反应热反应了树脂的固化反应程度,其绝对值越大,表明单位质量树脂固化反应越充分。相同升温速率下,改性树脂△H的绝对值较低,说明桐油的加入,降低了树脂的固化反应程度。
2.5 固化动力学研究
固化动力学参数包括表观活化能Ea、反应级数n和指前因子A,它们对了解固化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在非等温固化DSC的数据处理中,常用Kissinger方程以及Crane方程来处理数据并得到固化反应学参数,两者都是基于DSC曲线的高点对应的大反应速率。
Kissinger方程为:ln(β/Tp2)=ln(AR/Ea)―(1/Tp)(Ea/R),Grane方程为:d(lnβ)/d(1/Tp)=-Ea/nR,其中,β为升温速率(K/min),Tp为DSC曲线峰顶温度(K),n为反应级数,R为气体常数(8.314 5 J/mol・K),Ea为固化反应活化能(kJ/mol)。
从表1中可以得到改性树脂和未改性树脂的Tp,然后分别对ln(β/Tp2)-1/Tp和lnβ-1/Tp做线性回归,见图6和图7。根据Kissinger方程,由图6中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2种树脂的Ea和指前因子A,然后再利用Grane方程,根据图7中直线的斜率和得出的2类树脂的Ea,即可求出2种树脂的反应级数n,其结果如表2所示。

  将所得到的A、n和Ea带入非等温条件下常用普通动力学方程。dα/dt=Aexp(-Ea/RT)(1-α)n。由此得到改性树脂的动力学模型为:dα/dt=6.98×109exp(-7.59×104/RT)(1-α)0.92,改性树脂的动力学模型为:dα/dt=2.19×1012exp(-9.40×104/RT)(1-α)0.94
由表2可知,桐油改性树脂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均大于未改性树脂,其中改性树脂的Ea比未改性树脂高24%,指前因子是未改性树脂的313.8倍。表观活化能的大小决定着固化反应的难易程度,其值越大,固化反应越难进行。改性树脂分子中的双键因为与桐油发生了D―A反应使得树脂分子中顺式双键的含量降低,树脂的反应活性降低;另一方面,桐油脂肪酸链的空间位阻较大,阻碍了不饱和树脂与苯乙烯之间的交联反应,因此改性树脂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较大。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必须满足2个条件:1)要有足够的能量;2)活化分子组中的各个分子要采取合适的取向进行碰撞。虽然改性树脂的活化能比未改性树脂高了24%,但其代表有效碰撞的参数-指前因子远远大于未改性的树脂,所以表1中改性树脂的固化温度与未改性树脂相差微小。改性树脂和未改性树脂的反应级数都接近1,均为一级反应。
2.6 改性树脂固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不饱和树脂通常是在恒温下固化的,利用不饱和树脂的DSC固化反应峰可以推测固化工艺参数。常采用文献提出的T―β外推法,即温度T与升温速率β成线性关系。将表1中桐油改性树脂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反应峰的起始温度(Ti),峰顶温度(Tp)和反应结束温度(Tf)与升温速率β进行线性回归(见图8),然后外推到β=0时的截距。即为凝胶温度97.59℃;固化温度107.28℃;和后处理温度120.65℃。

3 结 论

  1)红外分析表明,桐油改性DCPD―UPR固化时,五元环中的双键是稳定存在的,不参与固化交联反应。
2)1H―NMR分析表明,桐油改性DCPD―UPR的异构化率为63%,相同条件下合成的DCPD―UPR的异构化率为81%,桐油的加入使得树脂的异构化率降低。
3)较未改性的DCPD―UPR,桐油改性DCPD―UPR的固化放热曲线平缓,放热峰温度低,固化时间长,可以避免树脂固化成型时翘曲、开裂等现象的发生。
4)固化动力学分析表明,未改性DCPD―UPR的表观活化能为75.87 kJ/mol,反应级数n=0.92指前因子为6.976×109;桐油改性DCPD―UPR自表观活化能94.03 kJ/mol,反应级数n=0.94,摊前因子为2.185×1012
5)利用T―β外推法可以得到桐油改性DCPD―UPR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分另为:97.59℃、107.28℃和120.65℃。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4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400 9692 921  电话:0534-2666809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frp@cnfrp.com
 Copyright (c) 2002-2022 CNBXF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1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