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树脂  产能  价格  复合材料  预浸料  玻璃纤维  玻璃  热塑  直径  AOC 

第十二届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德州顺利召开

   日期:2024-12-14     来源:复材网    浏览:341    评论:0    
核心提示: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12月12日,以“科技赋能产业链 创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德州富豪康博酒店召开。
 

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12月12日,以“科技赋能产业链 创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德州富豪康博酒店召开。

 

本次大会借鉴国际复合材料发展的趋势、工艺,解读国内政策导向,探讨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化发展之路,邀请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充电桩、光伏等领域的行业专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近300位行业人士,共同探讨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及新应用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次大会由复材网主办,双一科技、格瑞德集团、江山科技、中国机械总院轻量化院、海力达模塑、联合拓普、北京中远恒达、广东美亨过氧化物等多家企业的协办与支持。

领导致辞

 

山东省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许继勇先生致辞

许继勇副局长在致辞中提到,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氢能、储能、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驶入复合材料高潜力赛道。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轻量化作为新能源汽车提升性能、延长续航、减少能耗的重要手段,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复合材料,特别是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因其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特性,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国高度重视碳纤维产业的发展,虽然在碳纤维研发方面起步晚,但是在“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十四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碳纤维,因此国内碳纤维产能逐步扩张,技术也在不断迭代。经过自主创新,国内部分龙头企业已掌握核心技术,并突破技术管制,逐渐实现国产替代。山东省历来高度重视碳纤维产业发展,省级层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德州是全省碳纤维产业的重要版图,主导产品包括碳纤维布、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车辆轻量化部件、碳纤维无人机壳体、设备舱及整形罩等。

许继勇副局长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吸引更多新能源复合材料企业来德州投资兴业,持续壮大以新能源复合材料产业为核心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副秘书长卢宏萍女士致辞

卢秘书长在致辞中讲到,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复合材料行业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碳中和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复合材料行业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们有望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行业的长期繁荣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卢秘书长预祝第十二届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化发展论坛暨工厂现场演示培训会取得圆满成功!

嘉宾报告

 

 

报告嘉宾:零重力航空工业公司 联合创始人兼总师 朱清华

报告题目:低空经济市场与低空飞行器的发展

低空经济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2023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生物制造、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朱清华先生在报告中对低空经济发展需求与低空飞行器市场做预测,他认为低空经济规模日益增长,万亿级市场需求时代来临;他还在报告中介绍了低空飞行器分类与技术特点以及低空飞行器技术难点与发展趋势;分享了复合材料在低空飞行器的应用与挑战。

 

报告嘉宾:北京天海氢能装备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岳增柱先生

报告题目:车载IV型储氢瓶关键技术与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是全球能源转型中最佳的碳中和能源之一,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安全经济的氢气储运技术是氢能利用推向实用化、产业化的关键。岳增柱先生在报告中提到,从技术成熟度、成本、储氢密度等几方面综合评估来看,现阶段最适宜的储氢技术仍是高压气态储氢。目前35MPa气态储氢主要应用于商用车,70MPa气态储氢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其他方式储氢尚未批量应用。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实现IV型储氢气瓶的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在氢能商用车领域实现批量应用,目前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亟需提升。

 

报告嘉宾: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工艺部科技项目主管 胡侨乐

报告题目:奇瑞新能源汽车(iCAR)复合材料的应用与问题探讨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大环境下,推动车身轻量化,是现阶段纯电动车绿色转型的解决方案。胡侨乐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碳法规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阐述了奇瑞新能源汽车通过轻量化设计、轻量化工艺开发、零部件轻量化技术及轻量化示范线等技术路径,分享了在汽车上实现了铝合金、非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奇瑞新能源汽车希望与各级厂商进行交流合作,不断优化并开发新型复合材料和生产工艺,解决现有复合材料在轻量化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难点,最终实现汽车绿色轻量化制造。

 

报告嘉宾:极氪汽车 材料工艺主管 王定

报告题目:新能源汽车复材轻量化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是长期技术路线,需要平衡减重成本、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功能性,非金属复材在减重比例方面优势明显,而金属材料在产品集成应用方面尤为卓越,尤其是以压铸铝、压铸镁等大型一体压铸技术为例,金属材料也在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方面不断迭代进化,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道路上,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同台竞技。王定先生在报告中以压铸铝、压铸不绣镁、半固态镁压铸等技术方案为对标,详细分析了碳纤复材、玻纤复材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结合不同的成型工艺,总结了目前复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复材在未来的技术突破点,完善整车轻量化思路,提出了对轻量化路线的终极思考。

 

报告嘉宾:福田汽车 工程研究总院轻量化业务经理 王博

报告题目:商用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及材料开发实践

王博先生的报告主要从商用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商用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趋势和典型轻量化技术开发实践三方面,向我们叙述了面向十五五,福田商用车轻量化技术与模块应用需求,通过典型项目案例重点介绍福田汽车围绕“非金属应用”、“以塑代钢”等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在模块零部件上的开发实践。探索新机遇,助力新发展。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钱鑫

报告题目:国外高性能碳纤维的最新动态及国内碳纤维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碳纤维发展迅速,放眼国外,日本东丽于2023年在全球碳纤维生产基地进行了全面扩产,并先后推出T1200、M46X等新型碳纤维,进一步引领着全球碳纤维技术创新发展;纵观国内,碳纤维产业更是如火如荼,在建和即将投产的碳纤维产能已达数十万吨,随着国产碳纤维销售价格日趋下降,碳纤维应用领域呈现进一步扩展趋势。钱鑫博士在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领域的最新动态,分享了国内碳纤维行业的最新动态趋势,探讨了未来碳纤维在氢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报告嘉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新材料分会秘书长、东华大学副研究员 孙泽玉

报告题目: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发展现状及规模化制造关键技术报告

孙泽玉先生向我们解析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他表示,复合材料应用潜力巨大,复合材料实际上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衡量现代制造技术的关键指标之一;其次阐述了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碳纤维在制造业大规模应用时代已经开始启动: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降低、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最后与我们分享了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发展现状。

 

 

报告嘉宾: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洪天翔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边框在光伏领域认证解决方案及案例分享

洪天翔先生在报告中向我们分享了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包含低空经济、光伏边框、光伏支架、储能电池上盖、储氢瓶、复材充电桩外壳、风电叶片等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复合材料光伏产品评估方案的设计思路;分享了复材边框认证解决方案及案例;就复材在光伏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做出了总结,他认为复材边框端在TUV认证端表现良好,复合材料+光伏的应用将有更多研究,大有可为。

 

 

报告嘉宾:HRC 航空结构设计高级经理 赵小斌

报告题目:eVTOL机体结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探讨

赵小斌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eVTOL机体结构具有轻量化、经济性、高质量的特点;解析了eVTOL机体结构设计,他讲到复合材料快速低成本修理是未来eVTOL能够控制使用维护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eVTOL机体结构制造的复合材料结构雷电防护与电搭接技术、复合材料快速低成本修理技术、高承载复合材料结构连接技术、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分享了某复合翼eVTOL翼面结构设计与制造、某无人运输机机体结构设计、某大型民用客机舱门及门框区 域优化设计、某飞行汽车制造装配等相关案例。

 

报告嘉宾:北京玻钢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总经理 ;国家玻璃钢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 杨德旭

报告题目:新能源产业复合材料测试评价技术简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深入实施,新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检验检测在质量控制、新品研发、效率提升、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杨德旭先生的报告结合当前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和热点,向大家介绍了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产业复合材料性能测试项目及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对新能源产业相关复合材料的测试及有关标准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涵盖基础性能、长期性能、损伤评价、寿命预估等内容。

 

 

报告嘉宾:科思创(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定制化聚氨酯事业部 高级技术开发经理 武鹏飞

报告题目:科思创聚氨酯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解决方案

科思创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长期的实际应用案例已经证实聚氨酯复合材料是良好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同时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耐化学溶剂和机械性能,尤其可以提高制品的抗冲击性能。近年科思创开发了一系列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新应用,武鹏飞先生的报告主要介绍聚氨酯复合材料解决方案的优势,科思创树脂的特性及商业化应用。

 

 

报告嘉宾:广东美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技术总工 方亨

报告题目:工业复合材料主要有机原材料安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有机过氧化物作为工业复合材料的主要有机原材料,在材料制备过程中作为固化成型剂使用,其固化产品在高档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广泛。方亨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危化品行业的概况;分析了工业复合材料需求与主要痛点;解决痛点的有机原材料安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系统研究;并分享了相关案例。

 

 

报告嘉宾:中国机械总院轻量化院德州分公司 市场部总监 王帅

报告题目:高性能复合材料柔性模压成形关键共性技术及成套装备

王帅先生在报告中提到,面向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开发、成形、应用中工艺及装备的绿色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制造,提出高性能复材一体化成形与制造多工艺、多材料、多结构的柔性模压成形方法,实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材、多材质混用等形式产品的高精高效低成本应用,突破先进模压工艺柔性复合在线模压、湿法模压、高压注胶、真空模压、绿色喷涂等关键共性技术与成套装备,支撑先进复合材料在战新与未来产业领域工业软件与工业母机的自主可控。

 

 

报告嘉宾:江苏江拓力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研发工程师 李硕同

报告题目:高性能复合材料柔性模压成形关键共性技术及成套装备

碳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能源、制动材料、半导体等领域,而碳纤维预制体决定着其80%的性能,行业长期为产品尺寸精准、一致性、以及规模化生产困扰,效率低、交期长、成本居高不下。江山公司用时4年,投资超亿元,卧薪尝胆,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解决方案,在碳纤维预制体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硕同先生在报告中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阐述碳碳复材市场分析与发展调研;分享装备智能化转型研发关键技术;探讨材料与工艺匹配数字化探索;详述碳碳预制体研发成果及未来展望。

 

 

报告嘉宾: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 碳纤维研发部部长 武健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成形装备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

武健先生在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复合材料典型成形装备及其自动化特点及性能;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形装备及其自动化应用实例;分享了复合材料成形装备及其自动化发展探索。

 

 

报告嘉宾:上海克劳斯玛菲机械有限公司 销售经理 刘宗洋

报告题目:克劳斯玛菲新能源汽车相关应用介绍

刘宗洋先生在报告中主要向大家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壳应用LFI工艺亮点及优势、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应用HP-RTM工艺;分享了SCS工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的发泡与粘接、新能源汽车电池pack发泡保温应用;最后简述了克劳斯玛菲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报告嘉宾: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博士 副教授 张志远

报告题目:“双碳”背景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张志远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双碳”背景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他提到,碳纤维产品向稳定性、高端化方向发展,必须实现产品的稳定化生产,必须实现技术突破,形成体系化、系列化的碳纤维产业链发展模式,打破国外高端领域的垄断;分享了碳纤维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应用,回收碳纤维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机遇,新型回收技术,如化学回收法和增材制造,将为碳纤维回收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简要介绍了“绿色”树脂基体方面应用和“绿色”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研究;对“双碳”背景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展望,伴随政策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加速、跨行业应用拓展等因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可回收方向发展,推动其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互动交流

 

 

 

 

 

 

 

 

 

 

 

 

 

 

 

 

 

 

 

 

 

 

 

 

 

 

 

 

 

12月14日将安排参观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德州海力达模塑有限公司和德州联合拓普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参观LFT-D 在线模压(补强)生产线、HP-RTM 生产线、模注涂一体化生产线、汽车配件拉挤生产线、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加工、装配及调试车间、预浸料生产车间的涂胶工序与复合工序(介绍预浸料生产设备及基本工艺)等。

再次感谢双一科技、格瑞德集团、江山科技、中国机械总院轻量化院、海力达模塑、联合拓普、北京中远恒达、广东美亨过氧化物等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感谢报告嘉宾带来精彩的演讲,感谢所有与会人员的参与。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4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400 9692 921  电话:0534-2666809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frp@cnfrp.com
 Copyright (c) 2002-2022 CNBXF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1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