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昂的能源成本加上欧洲惩罚性的二氧化碳税政策,导致欧洲在与中国进口苯酚和全球供应过剩的竞争中丧失了竞争力。
该工厂始建于1954年,年产苯酚65万吨、丙酮40万吨,曾是全球最大的苯酚装置之一,雇佣279人,间接带动超1500个就业岗位。但由于欧洲下游客户相继退出、本地需求萎缩、工厂亟需巨额投资,INEOS最终做出战略性撤退决定。
据悉,INEOS计划将苯酚产能于2027年迁往比利时安特卫普,以保全球供应稳定。与此同时,Sasol、三菱等多家欧洲苯酚厂早已关停。
英力士集团董事长吉姆·拉特克利夫爵士评论道: “这是欧洲能源竞争力完全缺失以及盲目推行碳税的后果,这正在导致整个欧洲大陆大规模去工业化。除非监管机构醒悟过来并采取行动,否则格拉德贝克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前,欧洲碳减排政策虽初衷良善,却在能源成本劣势下加速了“碳泄漏”——产业外流到碳成本更低的地区。 面对中国产能冲击+全球供应过剩,欧洲化工产业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