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制定背景
随着我国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产能位居全球首位,其对配套硬化剂、促进剂及增强塑料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升。残留苯乙烯单体、游离酸等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固化程度和最终性能,原有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行业对精度、安全性和适用性的需求。
上海富晨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在树脂材料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于2023年承担了这两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并联合多家上下游企业、检测机构和高校,共同推进标准的更新与升级。
系统性的工作过程
项目启动后,上海富晨牵头成立标准工作组,组织包括常州天马集团、南通天和树脂、浙江晨诺高分子、中蓝晨光检测等多家单位参与起草与验证工作。通过多次技术研讨、实验试样验证比对和样品测试,确保标准内容科学、可靠且可操作。
在GB/T46211-2025中的酸酐中游离酸测定方法,除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7327:1994中的分光光度法(方法A)外,还新增了电位滴定法(方法B),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和适用范围。
在GB/T14520-2025中的苯乙烯及挥发性芳烃的测定方法,技术内容同步采标国际标准ISO 4901:2011,扩展了检测对象至多种挥发性芳烃,并优化了色谱条件与计算方法,显著提升检测精度和适用性。
严谨的验证与评审
两项标准均经过多轮、多个实验室的比对验证,涵盖不同类型树脂、固化剂及增强塑料样品,确保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符合要求。2024年12月,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固性塑料分会在杭州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专家一致通过标准送审稿,评定其达到国际水平。(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固性塑料分会(SAC/TC15/SC11 ) 2024年年会暨标准审查会在杭州顺利召开)
标准发布与意义
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检测方法的空白,提升了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也为行业提供了统一、权威的检测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上海富晨将继续秉承“科技引领、标准先行”的理念,积极参与更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